今年在奧斯卡備受注目的電影,其中一部就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而它也不負眾望的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的殊榮
唯一可惜的是男主角Timothée Chalamet最終沒有得到「最年輕影帝」的稱號
他在本部電影的表現真的讓我很感動,很佩服
完全就是我看小說時想像出來的模樣
而且他本人真的很可愛
呀~(少女尖叫)
回歸正題,本篇觀後感是針對電影的部分
小說方面,個人覺得還蠻沉悶的,想要更了解男主角Elio的心境變化的人,非常推薦你找時間去看小說
小說會帶給你更深刻的想法
我是先看小說才去看電影的,所以我知道不是happy ending
明明知道,卻還是在看完電影後,心裡一直揮散不去那感覺
比看完小說還覺得遺憾,失望,悲痛
這都歸功於演員完美呈現了角色的情感
Timothée Chalamet飾演Elio,除了外表符合角色,他的行為,性格,表情都讓我覺得他就是作者筆下的Elio
不是他演Elio,他就是Elio
不管是一直等Oliver的他,還是深情款款看著Oliver的他,都讓我印象深刻
直到現在,他的每個表情都還跟小說文字連在一起
我真的很佩服Timothée Chalamet的投入
最後一幕他在火爐邊,平靜地,慢慢地留下眼淚
他沒有崩潰,沒有大哭
但我還是覺得我感受到他無止盡的悲傷
感受到他對那年夏天的遺憾
期待Timothée Chalamet之後的表現
也希望他能多嘗試更多不同的角色
Armie Hammer飾演的Oliver倒沒有讓我有很深刻的感受
但他也完全將書中Oliver的形象呈現出來
一個很會欲擒故縱的男人
一下接受一下又不接受,一下在意世人的眼光一下又隨自己心意做事
但是他真的很有魅力
行為舉止就連我也跟著著迷
兩位演員自然的互動完整了整部電影
劇情也沒有脫離小說太多
「最佳改編劇本」當之無愧
接下來談談經典台詞「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我也會用我的名字呼喚你」,這句話是整部戲的核心
除了是兩位主角之間的小情趣以外
這句話對我來說還有另外一種感覺
不知道大家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一直找尋他/她的身影
有時候只是有另一個人喊了你喜歡那個人的名字
你依然會不自覺望向那個方向
因為渴望看見你朝思暮想的人
比如說
他朋友看到他來的時候,就會說「喔!○○○你怎麼來了」
當我聽到他的名字,我就會被吸引過去
明明不是在叫我,我卻像是那名字的主人
第一次看到「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我心中想起的是那時的情景
這是我個人對這部電影主題不一樣的想法
所以我對Elio無時無刻找尋Oliver身影的模樣很有共鳴
「原來這就是我那時的模樣」,看電影的時候一直這麼覺得
原作小說的70%都在描述Elio喜歡Olier的心境
不管是對他說「Later!」的初印象
還是發現自己喜歡上Olier的無法自拔
亦或是兩人心意互通,卻有好像有段距離的時候
作者很擅長描述這種心情
但電影只能靠演員去表現這些心情
需要很厲害的演技才能讓觀眾完全了解
我覺得這就是改編小說,有時就算改編的再好,還是有點美中不足的地方
電影描述Elio的單戀時期沒有在小說裡多
卻依然能打動我的心
就一直覺得「到底這如此痛苦的暗戀要持續多久」
看完電影之後,我跟朋友說了一句話
「Elio暗戀Olier的心情跟我暗戀別人時一模一樣欸」
朋友回
「廢話,阿不都一樣是暗戀,你以為同性戀有什麼不一樣嗎?」
我那時才恍然大悟
對阿,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喜歡一個人就是喜歡阿
想要跟一個人永遠在一起的心情是一樣的
喜歡是一種內在的感覺
不會因為你愛的那個人外表不一樣,你就失去對那個人的感覺
不會因為他們的外表跟大部分的人不一樣,愛一個人的心情就需要被禁止
我一直都是接受同志婚姻的
但或許我潛意識還是會把他們的情感視為異類
所以我才會在看完之後對於「一樣」才有如此驚訝的反應
多虧朋友的一句話打醒我,也多虧了這部電影
他們要的只是一樣的看待吧
如果我們都明白喜歡一個人的無法自拔,我們有什麼權力去阻止呢?
近年來,同性戀議題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越來越多人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想,這也是大眾開始接受同性戀的開始
如果自己都接受不了真實的自己,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接受這樣的自己
有人說出來,就一定會有人聽到
如果在故事發生的1980年代,Olier跟Elio都能鼓起勇氣追求自己
或許故事的結局會不一樣
雖然說遺憾讓我們對那年夏天更深刻,但我還是希望凡事都有個Happy ending
說實話,這部電影是我目前看過最印象深刻
以同性戀為主題的電影來說
就算我看過其他的,我也不太記得了
大概是因為跟我很有共鳴吧!
暗戀的心情真的讓我彷彿看到自己
而且主演的演技真的讓我更加投入這部電影
推薦給有興趣的人觀賞
已經看過電影的人有時間可以找小說來看
一定能讓你體驗到「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更刻骨銘心的愛戀
圖片擷取至Youtube